奇葩说一直秉持多元观点的传播,所以每次的辩题谁赢谁输,我都觉得无所谓的。但是这次的辩题竟然胜方是「不啪」?!我特别愤怒。特别,特别,愤怒。因为就像高晓松说的,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结婚之前恋爱谈那么久是在干嘛呢?不就是要确认俩人到底合不合适么?这合不合适难道不包括「性和谐」么?嗯?你说价值观更重要,但是「对性的态度」怕是价值观里边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吧?
(注:不是我非要用美国数据,是实在没有可靠的中国数据可以用啊。但是有参考价值,所以仅供参考吧)
性生活不和谐有多灾难
出轨:婚后出轨的首因往往是性生活不和谐,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在强烈性驱动的控制下而做出伤害对方,也伤害自己的行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婚恋调查The Normal Bar显示,71%出轨的男人和49%出轨的女人都是因为性生活变得无聊了。注意,这里用的词汇是「无聊」,意思是「本来是有聊的,但是后来慢慢无聊了」。也就是说,这些因性生活不和谐出轨的人曾经的性生活可能是非常和谐的。你说这本来和谐的性生活都可能导致出轨,你这一开始性生活就不和谐,还想什么「一生一世」呢?
阴茎勃起障碍:调查显示,美国有3000万有阴茎勃起障碍的男性(美国一共才1亿多成年男人),意味着约会3个人就有可能有一个有性功能障碍。(不要百度,可能有阴影)
微型阴茎:就是小到没有性功能的阴茎。2005年的调查显示,美国每一万个新生男婴中就有1.5个是微型阴茎;Kinsey机构的调查表明,全球男性人口中有0.6%是微型阴茎。
性冷淡:有数据显示,75%的女性从来没有体验过性高潮!我对于这个数据是感到震惊的,不知道中国的情况是不是类似。
我在这里指出这三种原因并非是告诉你,遇到类似情况的就pass掉,而是想说,你结婚的决定是建立在已经了解这些情况的基础上慎重做出的。即便会有这些问题,但仍然做出结婚的决定可能有两种情况:「你不举没关系,反正我性冷淡,挺合适的」;「你在性方面有些困难没关系,我们之间的精神契合程度足以让我们能够应对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在性的问题上能够达成这样的一致,就敢贸然组建一个家庭?现在你想的可能是「婚前要不要啪啪啪」,婚后可能就要想「是为了孩子留下,还是果断追求新的生活了」。孩子是无辜的,多少童年阴影是因为父母离婚引起的,你心里是有数的吧。
性生活和谐有多万能
做爱跟毒品上瘾的有着一致的化学反应过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你知道婚后有多少鸡毛蒜皮的争吵都可以通过完美的性关系来解决么?几乎是:全部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老爸老妈罗曼史》,Robin和Ted的纠纠缠缠的历史中曾经有这样一个细节(第4季第12集),放在这里解释这个问题简直不能更完美。他们分手后还是室友,每天都为家务活谁做而争吵,吵着吵着突然纳闷:「哎,我们之前也住在一起啊,怎么都不吵架呢?」然后拍脑门意识到:「每次要吵架的时候最后都用啪啪啪解决了!」所以他们决定做炮友,来解决家务活的争吵。结果证明是奏效的。Yes!这么简单直给的毒品为什么不用呢?Why?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和谐的性生活如此重要,为什么还在纠结要不要啪啪啪呢?这水挺深的,下面我要开始花式小题大做了——
双重标准——第一次正经谈女权主义
开始辩论之前,马东问了男神嘉宾欧弟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你要不要?」
欧弟说:「当然要!」
第二个是:「你闺女要不要?」
欧弟说:「当然不要!」
「有时候不爱关注艺人的非表演状态就是为了避免这样“耳目一新”的时刻」
非常抱歉,这个片段一点都不好笑。这个看似笑料的双重标准是这期节目第一个让我感到愤怒的地方。因为我想起了我之前看过的一本书《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女权主义者兼作家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在TED上演讲的一个整理文稿。她提到这样一个细节:
我们让女孩在任何有关性的事情上要收敛。但是如果是儿子,我们好像就无所谓了。我们警告女儿要守着贞洁,甚至表扬他们守贞的行为,但对儿子却不一视同仁。我真的不知道这个怎么能行得通的,毕竟失去第一次这件事情一般都是需要两个人来完成的吧。
当然,欧弟没想这么多,但是我们不应该多想么?父母如何教育后代将决定着未来性别问题的发展和最终我们是否能实现性别平权的关键。请问女儿都被父母告诫不要啪啪啪,而儿子都无所谓的时候,儿子找谁啪啪啪?嗯?不是你们家闺女么?!
在这里,我第一次在文章中郑重地说:「人人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女权不是霸权,女权即平权」。Chimamanda是这样定义女权的:
从我听说的故事中,我的曾祖母应该是个女权主义者。她从被安排的婚姻中逃走,嫁给了自己选择的男人。无论遇到什么因为是女人而被歧视的状况,她拒绝,抗议,发声。她不知道「女权主义者」这个词汇,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是。更多的人应该开始说出这个词汇。我知道最棒的女权主义者是我的哥哥Kene。他非常善良,外形出众,更是有着健硕的身材。我自己对于女权主义者的定义就是:是的,性别现在是有问题的,我们必须为此做出什么,并使其变得更好。
所以,只要你觉得性别是有问题,那么你就是女权主义者。性的标准必须是等同的,男女都是如此:成年后与谁结合是你的意愿,但请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然这事儿怎么能办成呢请问?男生要想满足性需求不靠犯法是来不了是吧?女生要想满足需求非得先立好牌坊是吧?
处女是筹码
我特别喜欢《奇葩来了》里那个咆哮帝警察,但这次他选错了立场,做个爱还要提前准备好钻戒?这事儿仔细想想挺令人发指的,这是第二个令我愤怒的地方。
有多少人为了满足性需求能做到谈婚论嫁的,举手我看看?得亏他是咆哮出来的,对手还弱,不然这么不合理的行为怎么会被奇袭失败?首先,我特别尊重有处女(男)情节的,毕竟这是个人的一个选择,但前提是你自己得是个处男(女)吧?您四处炮声不绝于耳,临了想找个还幸存的,回家偷着乐,做什么梦呢?你们不知道我收到过多少女生跟我表达过几乎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留言:「我当初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跟初恋发生了关系,我觉得我特别掉价,以后选择伴侣的余地变小了,怎么办?」我每收到这样的留言挺想摔屏幕的,不是兴趣是否相投,不是价值观是否一致,不是人格是否匹配,而是「是否处女」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择偶条件,还是在芸芸非处男中寻找,讽刺,可笑,但却仍是事实。你知道吗?处女竟然是筹码,可以用来交换价值呢。
约会文化
矮大紧提到了dating的事情,但是甜点的这个梗太做作,没有实现本应该有的认同度,输了这次的辩论。这是第三个令我愤怒的地方,矮大紧有时候就是太把美国文化当回事儿,不好好说话,本来这是个很好的点,可以扳回一城。我借此机会得好好说说这约会文化,天朝的相亲文化可害死人了。第一天先把户口查一遍,然后标榜着「不以结婚为前提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就开始了恋情,而这个时候,你可能连对方的手都没碰过。妥妥地开始坑爹的节奏,因为这完全不符合被广泛接受的社交规则——逐渐暴露原则啊!以前就听说美国人把「I like you」和「I love you」分得很清楚,「dating」和「relationship」分得很清楚,来美国之后确实是这样的。咱们的热恋期基本就是他们的约会期,一开始的激情和冲动都在这个阶段得以释放,但并没有正式确定关系。而热恋期过了之后,他们才会考虑彼此是否是合适的,这个时候激素水平下来很多,可以正常客观思考了,如果发现彼此的personality比较match,这才正式开始使用「男朋友」「女朋友」这样的字眼给朋友或者家人介绍,之前无论已经滚了多少次了,都叫「date」。说他们开放,但是正经事儿上贼着呢,一点不含糊。这种非荷尔蒙爆炸作用下的严肃关系的确定,才是一段关系能长久维持的保证。
而我们呢?过了热恋期发现不合适要「分手」,被分手的都跑过来跟我哭说「曾经对我那么好,怎么现在好像变了个人」,我问这曾经是多久之前,告诉我说就前两个月的事儿,然后我挺无语的,这才哪到哪啊?严格来说,你们这关系其实还没确定呢。但话说回来,我觉得咱们的文化传统点没什么不好,我们不需要像西方开放文化下那么放纵自己的行为,每个约会的对象都要试一下性和谐与否,我不觉得这是可行的方案。而是借鉴他们的这种模式,然后有机地结合咱们的文化背景。头几个月的时候,多尝试去展示自己和了解对方,别半夜送个饭,上班送个花就是命中注定了,过了荷尔蒙期再说行不?
尊重信仰
也许该提一下信仰了,信基督的Christian或者Cathalic婚前不能发生性行为,可事实是,有些信基督的情侣,即使要背叛上帝也要发生性关系。如果我是上帝,也是挺没面子的。信仰的核心就是始终如一,做不到就不要信仰,信仰了就是死也要坚持,不要企图上帝在审判日的时候眼拙没看见你干了什么。而有些人,是虔诚坚持自己的信仰,教堂结婚,神父面前发誓,并最后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这是,「信仰」。